今天为大家科普“格雷欣法则”。
在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如果市场上存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是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是劣币,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使用劣币而将良币储存,久而久之良币就会处于被收藏、融化或者被输出国外的状态,劣币流于市场,良币退出市场,这就是劣币驱良币的原理所在,后来被人们称为“格雷欣法则”。
许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刚到一个新单位,对工作、对业务、对人事、对环境都不熟悉,不太可能马上胜任重要工作。
最后的结果就是电梯一度被挤坏。这家公司的副总给客户跪下承诺明天还有,明天继续!
大学生奖学金的本应该发给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体现,
切断向盆里注入的墨水,加入更多的清水,那这盆本来已经变黑的水也会变清。同理,切断劣币的进入,并且有足够的良币得到公众支持,进入市场流通,最终劣币的影响也会消除到近乎为零。
饱食淫欲让你肉体销魂,愤怒让你内心释放,傲慢让你有装X的快感,唯有嫉妒是一朵百害无利的毒花,妒火中烧,唯有痛苦。
A.自我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我读了以后,进行了留言评论。
对于南京这个城市来说,理财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依靠着以某信为头的理财公司进行疯狂的地推,理财开始逐渐被老百姓接受。
格老的盛年是在资本主义的休克期——大萧条后的那几年,而休克中的资本主义是没什么竞争性的,不仅公司之间无力竞争,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没什么人跟你在股市上竞价。
答案:点击查看答案
A.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断
B.帕金森定律
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答案:点击查看答案
芒格认为投资也是如此,投资不是诸如炒菜、做鞋、素描、开挖掘机一样的特种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大招。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对于我而言芒格的市侩智慧(worldly wisdom)与犬儒主义(cynicism),看似矛盾却又师出同门,组合在一起特别耳目一新。
避免凭印象用人。
2022年2月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博士与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共同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给两国关系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尼克松作为一位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1974年,由于“水门事件”的丑闻,他面临着弹劾的压力,作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辞职的总统,不得不黯然下台。这两个事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实尼克松总统还做了一件事,在历史上也留下深刻的印记——1971年8月15日晚上,在戴维营与美国最高行政领导官员进行了三天激烈的争论和讨论后,他宣布关闭“美元—黄金兑换窗口”,终结了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开创了一个以信用货币为特征的新的货币体系。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尽管它没有像中美关系和“水门事件”那样轰动,但是它的影响深远悠长,不仅影响了过去和现在,还将影响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而我们需要对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更深刻的了解。
2022年1月,加藤教授撰写的《戴维营三天》一书满足了这一需要。加藤教授曾先后在美国政府任职并从事国际经济方面的工作,又在华尔街工作多年,还曾担任过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在政商学跨三界丰富的资源和人脉为他围绕戴维营的三天进行详细地描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什么会在戴维营召开这三天的会议?在这三天讨论了哪些内容?做出了什么决定?后续又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本书便是围绕着这样一系列主轴展开的。加藤先生对本书的布局颇具匠心,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他先从学理和政策方面梳理,解释为什么会在戴维营召开三天的会议;其次,他对于此次戴维营会议的主要的参与者,即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财政部长康纳利、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舒尔茨等人的背景、经历,以及对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国际问题的观点逐一进行了介绍。最后,他按照时间的线索描述了1971年8月13日至15日在戴维营的会议,每一天讨论了什么问题、做了哪些事情,以及最终尼克松是如何在8月15日晚通过电视作公开演讲的。
第一,无疑尼克松是这本书的主角,从他决心开创中美关系新篇章便可看出其政治上是具有前瞻性眼光,并怀有雄才大略的。本书详实生动地描述了尼克松的行政才干,他的团队是由一些有才华,但对美国国内、国际问题观点并不相同的人所组成的。尼克松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够将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组成一支团队,并使其按照他的战略思想工作,充分体现了他的行政能力,因此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尼克松。
第二,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当前美国出现的一些思潮是有历史渊源的。正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所说,他所鼓吹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其实是有尼克松思想的渊源。“尼克松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认为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已经逐步下降,美国已经不再可能单独地负担起像二战刚结束时那样的领导地位,尼克松希望美国的盟友能够分担更多的责任,同时美国也要卸下一些过重的负担。正是从这样一个原则出发,不难理解尼克松为什么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开创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同时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美国主导的布林顿森林体系。
具体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意味着什么?它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了什么影响?我认为,第一个影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开启了全球信用时代。一个国家发行法定货币,从此不再需要任何有形资产的支撑,而是依靠政府信用强制性进行。法定货币的发行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一方面,由于去除了金本位所固有的通缩效应,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方面有了迅猛的发展,随之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货币的发行已经不再依靠有价值的实物所支撑,政府发行货币缺乏硬约束,时而出现货币超发,这样又会不断造成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第二个影响是大部分人没有预想到的,时任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德斯坦批评美元有过分的特权,时任美国财长康纳利也曾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这两种说法无疑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误解——认为主要是“美元”出了问题,但是实际上布雷顿森体体系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这种机制不能维持,但这并不等于是对美元本身的不信任。所以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的垄断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以加强。也因此,美元一直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当中占主导地位,并维持到现在。
最后,信用货币时代的出现对于以往形成的有关货币的一些概念、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它是在金本位时代形成的,而在信用货币时代则恰好相反,良币驱逐劣币,信用强的货币才能占有主导地位。又如,“货币中性”理论也不再有效,在信用时代,货币的过多过少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关于货币内生跟外生的争议,现在大家也有了共识——货币既是内生的也是外生的,哪一方面为主取决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