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节目说了,9月21日我国又新增了北京、湖南和安徽三个自贸区。还顺道说了一下到底啥是自贸区。我看又有些人坐不住了,行头都来不及收就想冲上去捞一把。但是在你冲出门之前,还是把最后这一期关于自贸区的内容看完。不然你可能会发现冲过去之后,啥啥没捞着。
自贸区
据了解,这项工程的成功,无论是对旅游业还是尖端技术产业,都会为我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此项建设也预计在15年后完全竣工,两者之间的发展趋势也会吸引各国游客来海南进行消费,这种不断突破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覆盖世界三分之一人口
2016年2月,RCEP第11轮谈判又回到文莱举行。本轮谈判由首谈会议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则4个分组会议共同组成,重点推进货物、服务、投资三大核心领域的市场准入谈判和文本磋商,并初步确定2016年结束谈判的计划。同年,16国代表又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中国天津、印尼举行了5轮谈判,完成中小企业等章节的谈判,但仍未完成既定目标,谈判被拖入2017年。
业达城市广场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预计2022年完工。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中西部很多省份提出的自贸区概念已有所变化,比如陕西省本次提出了全省概念的自贸区,与最初的西安自贸区不一样。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古现华侨城文旅小镇正在开展拆迁工作,10月份将开工。
上海自贸区红利加速释放。在这个引擎的推动下,长三角正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道路上加速狂奔。8月8日,上海市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介绍,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会上介绍了上海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十年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528万亿元增长到2511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19%提高到4.1%以上。
其中,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其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属性对上海的经济贡献功不可没。
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上海自贸区也正在对长三角城市群持续释放新动能。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在2018年举办的首届进博会期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外,在2020年11月15日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上海也正在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也正在发挥更强劲的作用。“首先,自贸协定为上海带来的更多出口订单,能带动长三角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自贸协定可以促进许多新业态的诞生,如加工贸易、跨境电商、跨境数据流动、跨境金融等,能够重塑新的产业链,促进长三角内人员、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王鹏解释道。
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的发展,王鹏给出了两个建议:“首先,虽说世界级城市群具备雏形,但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如上海、杭州)和区域内一些小城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数字化进程中,龙头城市外的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要有所跟进。其次,长三角内目前货物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但相关资源可以进一步自由流动,如区域内财政税收分配、区域内人员的户籍互认、人员各项保障措施互认等可以有所发展。”
此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提出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白明认为,城市群的建设,首先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1+1>2的作用;其次,要站在高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上实现增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城市围绕增量创造,达到相互之间一体化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