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成渝发展主轴线中心,拥有辐射周边16座城市、2亿人口的优势,是成渝地区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流动交汇的便捷纽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条件。
近日,四川省内江市大数据局局长、内江市大数据中心主任谢川接受新华网专访。他表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加速内江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载体,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引擎,更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海淀区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传统以人工为主的城市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加之,海淀区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对科技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期盼和需求。
“这需要构建开放、包容、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合作体系,要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开放、共享、互联、智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徐长明说。
尤其是,该中心探索出了一种基于城市生命体的联动管理模式,提出了城市管理体征指数,以不同的分数和颜色反映城市的体征状态。当城市“身体”出现一些问题,这个“体温计”就会显示报警。
变化背后,是成都积极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2100万、GDP超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成都智慧蓉城建设打破了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顽疾,全局优化、集约统筹、长效运营,部门协同联动,数据纵横畅流,切实筑牢城市运行管理架构,从内到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重塑城市发展大格局。
大纲目录
数字城市还具有个性化和定制化特征。传统城市在服务居民方面,往往是随波逐流,没有精细的选择过程。而数字城市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为居民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交通和安全保障等,采用定制方法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郭止怡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西南路街道地处成都老城区,不仅老旧院落多,烟火气浓厚,还聚集了多条“美食街”“好吃街”,有60多家各类小餐馆。以前,餐馆油烟扰民问题经常被投诉,为了从源头化解矛盾,街道和社区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对投诉较多的49家餐饮店实施了油烟在线监测,一旦商户油烟超过标准,社区智慧平台就能实时报警。
作为国内首批启动智慧交通建设的城市之一,成都市的智慧交通体系,也让城市交通运行更“聪明”。
1月24日,大年初三,成都12345市长热线接到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石象村村民胡先生的来电,反映从该村蓝莓基地到蒲江县城没有直达客运班车,导致他种植的蓝莓不能及时运出售卖。
接到电话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发现这条线路是村民赶集、蓝莓运输、城市周边游的主要线路。当天下午,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组织蒲江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研究,第二天便开通了从石象村蓝莓基地到蒲江县的直达客运班线,按照一天两班实行常态化运行。目前,这一线路已成为群众通勤和乡村旅游的重要运力。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多个共享单车点位的早晚高峰供需矛盾也得以缓解。据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统计,自2022年11月数据共享试点以来,单车日周转从2.3次提升至3.5次,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明显,市民的骑行需求也更好地得到了满足。
成都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叶志俊告诉记者,该中心目前已经接入城管行业16个业务管理系统,汇聚9大类393.4亿条数据,成为城市管理的运转中枢。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系统监测到地震波到达时,成都市内一座桥梁结构响应数据异常。成都市城管委立即结合系统监测数据及现场应急排查情况综合研判,最终判断地震未对桥梁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确保了桥梁运行安全。
“社区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商户也能及时知道油烟排放污染,通过在线监测,目前街道的餐饮店油烟扰民投诉断崖式下降。油烟监测系统上线以来,仅有1家餐饮店被投诉,情况明显改善。”郭止怡说。
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通过数字孪生社区建设,社区工作人员面对一个25平方米的高清大屏,就能对辖区1.2平方公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快速处理相关事件。
谢川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内江市委市政府“‘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工作总抓手”、“‘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共同富裕’六项重点任务”,在“数字内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持续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牵头抓总作用,协同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类主体,在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推进促进产业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强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狠下功夫,助力内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贡献数字技术力量。
勇于突破路径依赖,系统推进数字化发展